深耕教育沃土,涵养育人智慧—-刘旭教授为best365网页版教育硕士传经送宝
通讯员:姚鑫玥
审稿:章普
为助力教育硕士明晰成长路径、夯实专业根基,9月26日下午,best365网页版揽月教育论坛如期举行。论坛特邀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旭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刘旭教授以“随教育硕士生学习所感”为题,结合20余年指导研究生的经历,从“明晰立场、夯实基础、注重反思、端正习惯、成就教师”五个维度展开分享。best365网页版全体教育硕士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齐聚现场,论坛由副院长俞佳君教授主持.

图为 刘旭教授在论坛现场开展分享会
在“明晰立场”环节,刘教授强调目标导向是教育硕士成长的关键。他指出,教育专业硕士兼具“职业取向”与“学术要求”双重属性,需尽早明确“有研究底蕴的教师”或“教育研究者”等发展方向,且目标需具体到时间节点与实施路径,避免三年学习“云里雾里”。他以指导的博士为例,其从本科阶段便确立清晰目标,最终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,印证了目标明确的重要性。
谈及“夯实基础”,刘教授提出三大核心:核心概念要透彻、分析框架要周全、研究方法要规范。他以“思维导图”为例,辨析其与“知识导图”的本质区别,强调核心概念需落实到课堂实践;建议通过研读《教育学》《中外教育思想史》等基础教材,构建教学问题分析框架;提醒研究生重视研究方法的规范运用,详细阐述访谈、调查等方法的实施细节,降低论文评审风险。
“反思是进阶的必由之路”,刘教授在第三部分着重强调。他主张反思需“不人云亦云”,对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的教育隐喻、启发式教育的本质等常见观点提出思辨视角,倡导以“打问号”的态度看待教育现象、文献观点与课堂实践,在追问中深化认知、生成智慧。
在“端正习惯”与“成就教师”部分,刘教授建议研究生摒弃本科阶段“记笔记应考”的惯性,养成“带大脑上课、冲问题阅读”的习惯,锤炼科学辩证思维;通过见习、实习、研习“三习”实践与教学技能竞赛,锤炼教师素质,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,最终实现“养教育情怀、成教育智慧”的成长目标。
图为 刘旭教授总结教育硕士学习的五大方面
刘旭教授的分享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,为教育硕士绘制了清晰的成长蓝图。与会师生纷纷表示,讲座破解了专业学习中的诸多困惑,将以此次分享为契机,明确发展方向,扎实锤炼本领。揽月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,为best365网页版教育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,未来,学校将以更多高质量学术活动为纽带,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助力青年学子成长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。